近日,一辆载有传感器、调速阀等物品的货车驶入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该批物资由青岛三美电子有限公司从境外采购,将用于全自动组立机、自动贴片机等设备的保税研发。
“我们研发的设备、模具供应集团海内外三十多家工厂使用。”该公司关务总监张立江介绍,“凭借区内保税研发政策,进口料件、设备可以保税入区,为我们节省大量税款,同时还可以采购国产料件,最大化满足研发需求。”
该公司主营游戏机控制器、手机按键、电感器、遥控器等电子产品生产,今年1-7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3%,其中保税研发业务进出口总值达1.46亿元。
“‘保税研发’是指综合保税区内具有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以有形料件、试剂、耗材以及样品等开展研发设计的经营活动,有利于研发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产业资源和优势,降低整体研发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综保区业务科副科长李伟介绍。
在通过政策赋能新兴业态发展的同时,青岛海关通过优化监管流程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助推综保区大宗商品中转业务蓬勃发展。
为畅通口岸与特殊监管区域物流流转,青岛海关实施大宗商品“一票多车”整报分送、单车进出区监管模式,平均单票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5000元。
“每票节省5000元看似不多,但对我们年进出口量超百万吨的企业来说,相当于每年为客户节省几百万元成本。”青岛中远海运青保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栾维铭算了一笔账。
青岛海关将持续推动监管模式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出分送集报免担保、分类监管“区内直转”等支持综保区高质量发展25条措施,为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统计,今年1-7月,青岛市5个综合保税区合计实现进出口总值886.59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同期青岛市进出口总值的16.9%。(江琳、张雨蓝、吴尚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