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海关全力推动加贸保税业务改革创新,培育壮大“保税+”新业态新模式,服务特区外贸稳定发展。
先行先试 支持国家重大平台开发开放
今年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迎来挂牌成立十周年,外贸进出口值从首年的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367亿元,年均增长超22%,居粤港澳大湾区内自贸片区首位。
片区内物流分拨、研发设计、检测维修、融资租赁等各类业态集聚。目前海关备案企业数量超1.2万家,较设立之初增长5.8倍,42项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成果被省级以上部门复制推广。
来到业聚医疗实验室,进口的球囊扩张导管顺利完成“差别化合格评定”。企业管理副总监吴意辉说道,“以前等查验要几天,现在自检后提交《质量验收自我声明》,1小时搞定!”
深圳海关通过创新“差别化合格评定模式”,对进入河套合作区的法定检验工业品,在风险评估后采用合格保证方式快速放行货物,测试研发类货物的现场查验比例降低90%。截至目前,该关已支持鹏城国家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共计1.28亿元免税科研设备入区。
新业态新模式 凝聚外贸发展动能
7月14日,深圳首架国内总装交付的保税租赁飞机,通过异地委托监管模式在前海综合保税区落地。截至目前,前海综合保税区累计开展保税租赁涉及飞机10架、船舶2艘、直升机1架,货值近40亿元。
深圳海关积极支持综合保税区“保税+”业态发展,支持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保障14件来自香港的保税文化艺术展品顺利亮相深圳艺术周。同时,该关推动西门子等企业提出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用零件等产品纳入国家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另外,该关首创前海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将海关监管顺势嵌入航空物流,节省企业综合成本约30%,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机场。
今年1—7月,深圳三大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3401.3亿元,同比增长19.2%。
精准滴灌 贴心助企服务
今年以来,深圳加工贸易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加快推动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对此,深圳海关聚焦企业内销痛点,通过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等举措,提升内销便利化水平。同时,该关联合地方推广“三同”认证,组织企业参与“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支持企业通过大型电商平台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刘颖俊表示:“在深圳海关的帮助下,我们迅速打通国内销售渠道,让更多优质家电产品从‘深圳制造’走向‘国内畅销’。”
同时,深圳海关还充分发挥出口监管仓“小而精”“小而特”散货集拼进出灵活的优势,助力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通过运用“入仓即予退税”政策,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时长缩短至2—3个工作日。同时,该关构建“出口监管仓+中欧班列”“出口监管仓+湾区海铁通”“出口监管仓+湾区陆海通”,拓宽出口物流渠道,吸引10余万家中小企业出口集拼,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中小散货集拼地。
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1—7月,深圳市企业加工贸易及保税物流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6%。(李月圆、李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