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西江,奋进正当时。江门海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厚植法治沃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将法治创新转化为海关治理效能,着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力度、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助推地方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海关法治力量。
先行一步 让执法更规范
12项功能,830个制度文件,2.5万使用人次。该关自主开发建设“江门海关智慧制度平台”以来,越来越多的关员习惯在遇到执法问题时上平台查询文件,在科室学习时上平台研讨业务,为提升关员用法执法水平提供了数字化支撑。据该关法规处熊国琼副处长介绍,该平台按照“四类别、三层次、两发布”的规格,全口径纳入关区制度文件,并将制度起草过程中形成的上位法依据、参考材料一并关联,同时还整合执法典型案例、执法风险提示、立法建议和计划等,形成了较强的智慧化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干部在制度执行上面临的底数不清、查询不便、效力不明、协同不足等问题。
除了“巧借”智慧化、数字化管理的“外力”,在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过程中,该关更是持续“苦练内功”。完善“十四五”海关法治建设规划的13项细化措施,出台提升执法融会贯通能力工作方案等7项法治工作规划,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融入到法治工作的细枝末节;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严格落实海关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12项事项,推广透明执法、说理式执法,培育8个基层规范执法“样板间”,推动“三项制度”落实;分级分类精准开展近200期的业务执法培训等,持续培塑干部队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内外兼修”进一步提高海关干部执法能力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根基。
深耕一寸 让普法更精准
在“一对一”精准普法和信用培育的路上,该关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助力地方企业发展结出新“果子”。该关企业管理与稽查处的黄昭仪副科长告诉记者,为了支持和帮助地方企业充分享受AEO“朋友圈”的政策红利,该关 “AEO全链条普法”团队紧贴需求精准帮扶,对250余家进出口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和信用培育,目前江门关区AEO企业已达48家,更多的企业享受上了预约通关、进口农产品等相关检疫审批等方面的AEO通关便利。2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AEO互认观摩企业名录,1家成为WCO企业咨询组成员。
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人民关切,“深耕”普法品牌,开拓普法途径,该关的普法工作一路跑出了法治为民的“速度”和“温度”。5条“普法专线”线路覆盖新会陈皮等逾100个“江门元素”普法站点,助力地方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成为继前述“AEO全链条普法”项目后又一次获评广东“谁执法谁普法”的优秀普法项目;推出“海关法治直播间” 走向 “街头巷尾”30多个普法新阵地,以原创 “接地气”的海关微视频普法形式来到人民群众身边,制作普法动漫《门神把关》获广东省法治文化节银奖。
打通一公里 让营商环境更优化
改革的一个小动作,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办事更便捷了,还有赢得商机的时间成本。该关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切实“打通”改革中的每一个“最后一公里”。以海关行政审批为例,该关迅速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要求,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9项,并在关区范围内专门设置了9个标准化的“行政审批窗口自助办理区”,为企业提供自助办理、预约咨询、现场指导等多项便民服务,进一步推广行政审批一网集成办理。据统计,目前该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率已达99%以上,像“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审批”等多项业务因此提速至一天即可办结。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切口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减负提效,也组成了营商环境“沃土”的“分子”。
从“一带一路”建设到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到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的身影总是伴随着改革与发展。 在进一步发挥法治护航作用、不断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之路,该关“法治+”的脚步亦从未停下。制定、评估、优化促进外贸保稳提质“23+6”项措施;提出13项业务改革重点领域立规计划;复制推广63项自贸区海关创新制度,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阳江联动发展区建设,开通江门首条跨境电商海运线路;深化全业务领域一体化4项业务集约化改革;推动首列“江门号”中欧、中老班列开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